“十三五”时期,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累计投入20.3亿元,建成64个安置点,于2018年年底前完成了9214户33965人的易地扶贫搬迁,创造了易地扶贫搬迁的“卢氏样板”。卢氏县委书记胡志权说:“要通过持续做好搬迁后续扶持工作,让从深山老林、白云深处走出的数万群众住进幸福家园,奔向致富之路,过上美好生活。”

临近年关,冬寒凛冽。日前,记者赶赴卢氏县,探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新生活。

鼓起“钱袋子” 增强获得感

鸡鸭鱼肉、花灯春联、衣裤鞋帽、水果糕点……年货琳琅满目,人群熙熙攘攘,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。前不久,在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卢氏县兴贤里,首届年货嗨购节火热举办。

兴贤里社区占地500余亩,包養平台推薦安置来自全县除城关镇之外的18个乡镇11227人,下辖3个居委会,有住宅楼83栋,社区设施齐全,街道宽阔平坦,绿化美化到位包養網,环境舒适宜人。

社区居民马建斌买了沉甸甸的两大包东西。“离过年还有一段时间,先买点吃着,过年时再多买些。”马建斌边走边说,“从祖祖辈辈居住的深山里搬到这儿生活5年了,变化太大了,生活真是好。”记者了解到,马建斌原先住在官坡镇沙沟村马家沟,距县城80多公里。搬到县城后,他在村里还种着约二十亩烟叶、两三万棒香菇,又开了一家羊肉馆,收入增加了,家里两个孩子上学也方便了。

卢氏县切实保障搬迁群众迁出地原有耕地、林地等承包经营权以及各类农业补贴、生态补偿等权益,同时想方设法鼓起群众的“钱袋子”,增加群众的获得感。近年来,该县围绕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,以连翘为主的中药材,以核桃、苹果为主的林果业,蜂产业和旅游业5个产业链,先后在安置点建成产业基地71个,采取劳务增收、订单农业、合作经营、“产权+劳务”等模式,带动2583户搬迁群众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。

为多方面增加群众收入,卢氏县还实施“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+劳务报酬+就业技能培训+资产折股量化分红”的以工代赈新模式,2023年实施以工代赈基建类项目32个,向项目所在地群众发放劳务报酬1517万元,这项工作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充分肯定。该县还利用山大坡广、土地辽阔的自然优势,建成光伏电站8个,保障402户1122名搬迁群众人均年增包養網排名收3000元以上。

多管齐下做强产业的同时,卢氏县重点做实“三个优化”,实现易地搬迁群众零就业家庭“动态清零”,即:优化服务,通过点对点组团式劳务输出、精准就业培训包養網,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服务。2023年,全县搬迁安置点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17645人全部就业;同时,针对搬迁群众开展电子商务师、家政服务员等技能培训617人次。优化载体,引进信念集团、金海生物等龙头企业52家,带动3500余户群众就地就近就业;合理开发安置就业联络员、保安员、村务员、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3039个。优化模式,落实创业补贴、开通脱贫户贷款绿色通道,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5笔576万元,为225人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12.5万元,扶持374人自主创业。

加快城镇化 增强幸福感

在卢氏县杜关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同德社区广场上,群众有的健身、有的散步,几位带小孩的妇女围在一起打着毛衣,她们高兴地说:“以前是多见石头少见人,上学、看病、赶集都不方便,现在住在社区,楼上楼下、电灯电话,跟城里一样。”

广场边上,建有一座造型别致的二层楼房,一楼是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,配备有大屏幕电视机、按摩椅、饮水机、健身器材、棋牌和厨房餐桌,为170多位搬迁到社区的老年人提供中晚两餐、休闲娱乐、保健康复、精神慰藉、个人照顾、紧急援助等日间服务。二楼是就业培训中心,教室内电脑、桌椅一应俱全,这里经常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,成了搬迁群众学习政策、培训技术,实现致富增收的“加油站”。

搬迁群众入住5年来,卢氏县结合城镇化建设,始终把配套服务作为重中之重,持续提升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,让搬迁群众享受到满满的幸福感。

卢氏县在城区专门开通公交专线两条、增设客车停靠点26个,连接城区、东明镇、文峪乡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和先进制造业开发区,方便搬迁群众出行和就业。该县还在城区新建育贤中学、郑卢小学和兴贤里、河洛嘉园两所幼儿园,新增学位3000个;对所有乡镇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实施改扩建,实现搬迁群众幼有所育、学有所教。投资10多亿元新建县中医院、妇幼保健院,改扩建县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,在所有安置点建成社区卫生室、配备合格医生,确保搬迁群众病有所医。

为服务群众,卢氏县所有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建设了文化服务站和文化广场,同时组建各类服务组织167个,其中群团组织82个、社会组织68个、物业服务企业两个、警务室15个;在兴贤里社区设立金融服务机构1所,新建县级劳动就业平台和公共实训基地1处,满足搬迁群众需求。

卢氏县在兴贤里及全县4个大中型安置点创新开发智慧社区管理和事件处置手机小程序,对搬迁群众实行分级分类“红黄蓝”管理,提供产业、就业、医疗、教育、卫生等精准便捷服务,应用大数据技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、提升整体发展能力。

建强“主心骨” 增强安全感

近些天,卢氏县官道口镇区最低气温达零下十几摄氏度,安居苑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海停每天楼上楼下跑个遍,主要是包裹水管防冻材料,保障小区自来水24小时通畅,同时提醒几十户用火炉取暖的老年人注意安全用火用电。

安居苑社区拥有17栋住宅楼,安置来自全镇18个村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。李海停原任官道口村党支部书记,搬迁后他担任安居苑社区党支部书记,社区各项工作走在全镇前列,搬迁群众满意地称这位热心的大管家为“小区总理”。

在卢氏县64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,每个社区最为醒目的地方都有一条标语:“听党话、感党恩、跟党走”。为了让易地搬迁群众心里踏实、有安全感,建强党组织这个“主心骨”,该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切实把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成为组织完善、功能齐全、管理有序、服务优良、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。

卢氏县6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设立党支部19个、党小组86个,选举产生社区“两委”干部118人、监委主任19人、监委委员38人、居民组长156人,并把社区工作经费、人员工资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。

扶上马,送一程。卢氏县持续强化易地搬迁群众帮扶力量,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9人、工作队19个,同步完善了社区“两委”工作制度、村(居)监督制度、议事协商制度、村规民约和矛盾风险化解机制,切实保障了搬迁群众办事有组织、纠纷有人管、困难有人帮。

卢氏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建成法治文化大院、宪法主题公园包養網、法治墙绘24处,开展送法进社区、移动法庭、法治讲座、现场调解等活动340余场次,浓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。在安置点组建社火队、合唱团、秧歌队等业余文艺团体35个,经常性组织文艺汇演、电影戏曲进社区、读书等群众文化活动,广泛开展“好媳妇、好婆婆”评选表彰活动,坚持“富口袋”与“富脑袋”并重、志智双扶并举,激发群众奋进的内生动力。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